2020年岭东区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01 13:24:57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3日在岭东区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区长  王崇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和“十三五”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区“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之年,也是经受新冠肺炎疫情巨大考验的一年。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疫情防控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精准施策、立体防控,坚决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硬仗,投入300余万元用于抗疫一线,取得了零确诊、零疑似、零无症状感染者的阶段性成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与全区人民风雨同舟,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第一时间在全市进行小区封闭管理、第一时间开展外来人员排查。全面落实“三件宝”、守住“八道门”,1276万元社会各界捐款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广大公安民警、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和乡村干部、众多志愿者忠诚履职、坚守岗位,广大人民群众顾全大局、守望相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扛起责任、献计出力,为全区抗疫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坚持因应形势、相机决策。实现了抢先一个身位谋发展,醒得早、起得快、抓得实,在稳控有力良好局面的基础上,落实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复工复市,在区企共同努力下确保了全省最大民营企业建龙钢铁生产经营正常有序。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疫情面前,我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向好。预计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37%;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略有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部由负转正并持续向好。在疫情的巨大冲击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弥足珍贵。

2020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区人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我们克服了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坚定信心、积极应对,转型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产业项目建设成果显著。把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年建设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3个,完成投资5.3亿元,省市百大项目开复工率均达到100%。产业项目建设数量和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综合排名再次取得四区第一的优异成绩。中双石墨一期采选项目的竣工投产,促进了哈尔滨万鑫石墨谷、青岛洛唯和中双石墨共同建设的高端智慧石墨产业园项目落户经开区,为我市转型及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把招商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成立了7个招商专项小组,实行全面招商、全产业链招商、全员招商,优化第三方招商服务新模式,更新完善《岭东区招商资源平衡表》,强化招商项目储备。主要领导招商成果显著,成功与佛山青年商会、宁波东北商会建立联系,充分发扬“店小二”“服务员”精神,为招商企业、外来客商和本地项目做好贴身服务,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个,签约额34.67亿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71亿元,位列四区第一。促进兆辉高精度机械制造、恒信尾矿机制砂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签约项目开工率达83%。市场主体稳定运行。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纾困惠企政策54条,降低建龙钢铁、新时代水泥等企业用电成本,共落实惠企政策资金2730万元,减免企业税费3002万元。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1.3亿元。9处提能改造煤矿全部进入核准程序,煤炭生产规模达360万吨。新增市级研发机构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推广应用科技成果5项。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全力推进《岭东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在青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湖旅游度假区、羊鼻山省级森林公园及新地标“网红桥”牵动下,旅游业率先实现复苏,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持续回暖。全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00万元,占第三产业比重26.2%。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额达到2000万元。

(二)农业发展持续提质增效。我们有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种养结构持续优化。全区播种总面积45398亩,粮食总产量实现1.2万吨。中草药、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比增长7%,分别扩大到17212亩(含林下)和1600亩。畜养品种增加到11个,生猪存栏量达到1.5万头,大鹅饲养量达到2.5万只,牛蛙养殖量达100万只。依法依规推进《花菇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的解除。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链条逐步延伸,引入希美(北京)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中药材产业链条延伸至种苗繁育、饮片加工。争取扶持资金134万元,推进热带水果种植及种苗培育基地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光伏农业,46栋热带水果种植棚室实现光伏供暖。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面落实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工作要求,农民合作社发展至57个,家庭农场发展至55个。其中被评为省级合作社规范社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个。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221万元,扶持村集体项目6个,有效促民增收15.9万元。

(三)城乡面貌持续改善。我们努力克服资金不足、历史欠账多、城市功能滞后等诸多困难因素,立足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城乡路网加速完善,投资1.1亿元建设完成了兴东路、青山路等4条公路、修复破损路面10余公里,居民出行满意度大幅提升。投资1100余万元实施城区供热老旧管网改造工程,3800人受益。城市面貌不断改善。以群众满意、城市美丽为工作目标,实施“四乱”专项整治行动,规范停车位17处,取缔占道经营30处、违规废品收购站2处,清除垃圾死角240余处,拆除危险旱厕40处,启用水冲式厕所8处,重点打造了惠民路环境卫生整治示范路和东兴村环境整治示范村。投资1170万元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建设压缩式垃圾转运站1个,垃圾分拣中心5个,设置分类垃圾箱283套,突出打造了惠民新城二期垃圾分类示范区。城市涵养区面积不断扩大。加强生态涵养区建设,突出自然山体保护,巩固植树造林成果,新增绿化面积2000余平方米,补植绿化带630延长米,东兴村、立新村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

(四)重点改革持续推进。我们认真落实改革任务,有效推动改革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实验区创建成果显著。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新建的4个标准化社区、3个社区文体休闲活动广场等场所相继投入使用,为2万余名社区群众拓展了活动空间。深入开展“暖心行动”,成立全省第一家综合性爱心公益超市,组建岭东爱心公益协会,筹集善款17余万元,更多的贫困居民得到有效救助。开展“我们的家园”系列主题活动,累计5000余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养老院和700多户特殊人群家庭进行慰问。“多村一社区”与实验区创建同步建设、相互融合,建设一处520平方米“多村一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完成东升、东兴、新翼三个村行政和服务职能整合,农村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这些社区治理经验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黑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治理案例被中央党校和人民网评为全国优秀案例,同时被收录到《社区治理蓝皮书》——2020年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报告中,为全国同类型地区社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完成404项政务服务事项录入工作,382项可实现网上办理,占比84.3%;行政许可办理时限压缩比例为81%。实行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26名党员干部化身首席服务员对接服务678户企业、个体工商户300余次,做到企业问题收集到位、问题跟踪解决到位、走访服务覆盖到位,服务满意率达100%。与此同时,国有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和森工社区属地化管理接收工作全面完成。

(五)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力推进新能源项目建设,建成区内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清零”,整治3家“散乱污”企业、关停2家排污企业。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全年优良空气质量天数达到349天。水源环境进一步提升。完成《岭东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编制,建立联合式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安邦河、马蹄河、小安邦河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共清理河道4.5公里,解决“四乱”问题6个,全区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土壤污染进一步修复。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对辖区内420处非农化疑似图斑进行逐一排查。矿山治理工程有序推进,新增耕地6.5万平方米、建设用地26万平方米、林地3万平方米,遗留多年的矿山环境地质修复项目通过市级最终验收。全面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试点项目并通过验收,11万余平方米的废弃、闲置山地重新焕发生机。

(六)百姓福祉持续增强。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底气更足。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力落实稳就业政策,“护航行动”全面开展,与企业实行精准对接,加快推动企业复产复工,稳定就业岗位2506个,发放稳岗补贴资金1200余万元。利用线上招聘手段,开展网络招聘活动8场,提供就业岗位1500余个,转移农村劳动力1213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6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8%。基本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共发放各类保障资金5200余万元,全面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提标任务,推进“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管理,城乡低保标准实现“十四连增”。积极开展矿区低收入群体帮扶解困工作,27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成功与全区187户低收入家庭进行帮扶,帮扶率达100%。棚改安置工作推进有力。将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不遗余力、强力推进,2812户居民喜迁新居,同时,加大违章建筑拆扒力度,依法拆除违章建筑235处,拆扒净地234.81万平方米,彻底改善了城区环境面貌。医疗服务标准不断提升。积极开展现代化二级医院建设工作,通过全区突发疫情和全员核酸检测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全年累计投入资金900万元,购置移动DR、新型B超、医疗污水处理等大型设备,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并投入使用,日核酸检测能力单检达1800人、10:1混检达1.2万人,三日内可完成全员核酸检测。教体事业水平不断提高。实行学前教育规范化管理,强化公办幼儿园建设,接收小区配套幼儿园3所。投入资金60万元改善两所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实现全员线上授课,升学率和入学率均达到100%。新建了五人制足球场和社区健身苑,提升了百姓幸福指数。养老体系逐步完善。先后建成安邦、东明、东湖3个城乡群众活动中心,集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养老日间照料、残疾人康复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不断增加。投资2120万元建设岭东区医养结合综合康复中心养老护理楼,共设床位230张,全区养老床位总数不断扩大。

(七)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我们把习近平总书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牢牢放在心上,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开展了安全生产“四大”、三年整治行动、禁毒城市创建、扫黑除恶等专项工作,合理解决了群众合法诉求、化解了多年未解的信访积案。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恶性案件,信访案件调解率和化解率分别达到100%和95%,实现了特殊敏感时期“零进京到省”“零非访”目标。此外,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八)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我们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机关作风整顿,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100%。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群众法治获得感全面提升,圆满完成“七五”普法任务。会议、文件和“督查考”精简比例分别达到18%、35%和60%。全面实施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下达特殊转移支付资金1.5亿元,切实保障基层运转。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巩固。

我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顺利推进,国防动员、双拥、统计审计、外事、民族宗教、法律援助、档案史志、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及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回首“十三五”,是我们抢抓战略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奋力赶超发展的辉煌五年。我们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我们攻坚克难,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多年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全区经济总量增加到7.1亿元,增长1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到7500万元,增长12.29%。规上工业企业户数净增9户。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这五年,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产业项目建设连续五年稳居四区第一,名列全市前茅,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52个,完成投资2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3%,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旅游产业站稳了三产中的主导位置,共接待游客28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亿元。这五年,是城乡面貌深刻变化的五年。实施新建和改造道路21.5公里,主干道硬化率达95%;实施棚户区改造和沉陷区治理工程,新建住宅60.2万平方米,近15000户居民喜迁新居;实施6500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综合办公区办公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恢复建设用地206万平方米、林地97万平方米、耕地259万平方米;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铺设农村供水管线21700延长米,村屯绿化700亩,植树8万余棵,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施“两供一业”改造工程,全区供水、供热及物业水平大幅提升;实施15万平方米亮化工程,新增路灯410盏,景观亮化覆盖全城;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城区水冲式公厕11处,改造农村室内厕所319户。这五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五年。承接改革任务175项,累计完成改革任务164项,完成率达94%。致力双佛合作,与顺德区签订了友好合作框架协议,对接30余家企业,成功争取资金500万元。岭东区知名文旅品牌及小米、玉米等特色农产品走进佛山商品市场,“双深合作”“两山合作”向深层次、宽领域发展。这五年,是群众生活切实改善的五年。五年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9.5亿元。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06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000人。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建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2所。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高标准通过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验收。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投入3000余万元全面建设岭东医院并通过二级医疗机构资质审批,投入900余万元购置医疗康复及现代化诊疗设备,填补了我区没有大型医疗检测设备的空白。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实践,激发了全区人民迎难而上的昂扬斗志;五年的顽强拼搏,凝聚了团结奋进的发展共识。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岭东区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集中展现了岭东区干部群众的无穷创造力,极大增强了岭东区振兴发展的自信心。在此,我代表岭东区人民政府,向参与岭东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全区人民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未来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主要是:新冠疫情影响深远,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仍然不足;地方财政收入基本由上级转移支付支撑,可用财力无法满足刚性支出的需求;招商引资难度加大,跨区域合作深度广度不够;营商环境建设和民生保障还存在短板;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仍需提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新问题的韧劲不足。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和2035年远景目标

“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岭东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时期。要按照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擘画的蓝图,作出的战略部署,突出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充分释放发展潜力,显著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到2025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岭东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新突破、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全方位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生态绿色发展实现新突破、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突破、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质量实现新突破、社会治理效能实现新突破。

确保到2035年,奋力走出转型发展新路子,全面实现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绿色、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六个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岭东。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及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要求部署,聚焦岭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总体任务,坚定不移走好“六条路径”,加快“五个转型”,推动“六个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加快推动转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强化科技支撑,壮大优势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依托“三大优势”,围绕“九大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突出“五个聚焦发力”,着力建设“四园”新岭东,推进岭东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以上和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上年水平。完成市定节能减排目标。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机遇期,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强化项目支撑,蓄足转型发展新动能。坚定不移抓发展,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做好“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三篇文章。促进产业项目“达产达效”。把抓项目作为发展第一要务,紧盯“四率”,全面加大“百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区开复工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4个以上,完成投资7.5亿元,竣工投产10个以上。其中,开复工省、市级“百大项目”7个以上,完成投资6.3亿元;全年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以上。促进招商引资“选优选能”。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科学分解2021年招商任务,统筹推进全员招商上项目工作,充分发挥以商招商、项目招商、亲情招商优势,有效促进温泉综合开发和医养结合项目落地生成。在文化旅游、医疗康养等方面寻求突破,将我区的优势资源与佛山资本对接,全年完成外出招商10次,落地招商引资项目8个,利用省外资金3亿元。促进产业培育“提速增效”。整合域内资源,强化要素配给,快速推进中小微企业建设,突出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支撑作用,强化石墨、玄武岩等新材料产业培育,加快中双高端智慧石墨产业园项目建设步伐,聚力打造双鸭山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实施程远信德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天鸿建筑材料有限公司2户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力争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户。

(二)聚焦乡村振兴,强化农业农村发展新支撑。着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加快补齐“三农”领域短板,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发展。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对应“米袋子”“菜篮子”供给需求,聚焦“减玉米、稳大豆、优果蔬、扩杂粮、强菌药”的发展路径,扩大高值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粮食产量稳定在1.2万吨以上。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中草药种植面积扩大到1.8万亩。鼓励农户发展生猪、大鹅规模化养殖,生猪饲养量达到1.5万头以上,大鹅饲养量稳定在2.5万只左右,促进农业增收500万元。加快农业现代化。发挥东沟小米、小龙虾等产品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综合推进“互联网+”和农业“大数据”应用,推广“公司+农户”“企业+农户”运营模式,组建农村新型经纪人队伍及网络销售队伍4个,拓宽优质农产品外销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光伏农业,打造出集低碳、节能、智能、环保、观光旅游于一身的现代化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加速龙头企业培育,推动黑龙江启源佰草制药有限公司不断壮大,将特色农产品融入近郊旅游、生态、采摘观光产业链,大力引导农民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力争新增“农家乐”2个。对品牌农产品实行精加工、细包装,使农产品向商品进化,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全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

(三)突出特色引领,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集聚区位、生态和自然资源优势,使旅游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完善《岭东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安邦河景观带、东湖自然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借助“7.16”系列活动,叫响近郊旅游品牌。以冬捕、冬泳活动为载体,积极发展冰雪旅游、冰上运动。推进定国山环湖步道建设,增强羊鼻山景区服务接待能力,全区旅游接待能力达到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6000万元以上。科学推动现代康养产业。编制《岭东区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康养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岭东区医养结合综合康复中心养老护理楼项目全面竣工,进一步提升我区养老承载能力,床位增加到490张。整合养老资源,利用中草药种植优势,积极谋划慢病疗养示范项目;利用气候优势,积极谋划避暑度假康养项目;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谋划休闲养老项目,打造特色康养产业集群。有效扩大基础型消费。对现有餐饮、商贸、娱乐等工商业进行政策扶持,引导经营者规范化、规模化经营,新增商户234个。鼓励工商业主从事线上经营,新增电子商户从业者180人。多渠道推广岭东特色产品,力争实现线上交易额2200万元。启用博爱园室内农产品交易市场,规范惠民室外农贸市场,促进居民多元化、合理化消费。

(四)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创新发展新活力。着力破解深化改革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措施,提高改革效能。确保实验区通过国家验收。围绕创建主题再探索、再创新、再深化,提高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意识,深入推行居民提案制,持续优化社区工作者知识和年龄结构,增强社区工作活力。继续实施四项“暖心”工程,全面打造五型社区,提炼总结实验区创建的经验和做法,全面完成创建任务,确保终期评价见成效。“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力。持续打造“办事不求人”岭东营商环境新名片,让“办事不求人”理念深入人心,“办事不求人”社会氛围基本形成;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行政许可和高频事项即办件比例达到50%以上;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归集和“好差评”“一件事”“一窗办理”等政务服务相关应用平台建设,让居民和企业享受到更为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持续深化“信用岭东”建设,建立信用承诺制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对象认定机制,达到信用监管信息公开。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坚定不移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新模式,农业保险覆盖面扩大到2万亩以上,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升行动,新增省、市级家庭农场5个。

(五)擦亮生态底色,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大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完成双鸭山大顺矿业有限公司1蒸吨锅炉改造工作,治理建成区外2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一台。落实秸秆禁烧有力措施,确保全年全域零火点;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加大森林保护力度,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5%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36天。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执行“一河一策”,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亮剑护河”等专项行动,加大对污水乱排、垃圾乱倒、侵占河床整治力度,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坚决做到“零容忍”。强化重点水域环境综合整治,力争完成寒葱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水源地二级保护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等项目建设。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活动,继续以东兴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拆除沿街残垣断壁10余处,硬化村民健身广场1处。推行农村全域保洁社会化服务,村庄整治率达到100%。改善人居环境,重点治理农村垃圾、粪肥、生活污水,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以上,全区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六)统筹协调发展,绘就宜居品质新蓝图。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突出抓好环境、秩序整治,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规范道路和景区标识建设,加快5G基站布局,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实施青山检查站至宝山中心林场公路和双七路至宏伟农村公路改建工程。全面对城区老旧管线、易涝点、城区破损道路进行改造,谋划推进6.2公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开展100T热源厂前期建设工作,改造易涝点2个。实施滨水大道(水库段)道路绿化及定国山山体复原项目前期工作,新栽植树木5000株以上,新增城区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完善区域功能布局建设。依托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我区主体功能布局,将博爱小区定位为岭东区商业商贸中心。对空间格局、功能区划、产业布局等进行一体规划,提升岭东片区宜居、宜游水平,拓展岭西工业区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实行城区管理综合执法精细化管理,全面治理城区环境“脏、乱、差”,做好腾空土地利用、绿化等工作,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筑,加大违法建筑查处力度,城区内旱厕全部拆除,规划启用水冲式厕所3处。加强物业管理及市政设施管护力度,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七)坚持人民至上,共享社会发展新成果。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在共治共建中共享发展成果。着力促进充分就业。夯实就业基础,全面落实稳企稳岗就业政策。畅通就业渠道,完善信息平台,将岗位需求及用工信息及时公布、反馈。扶持有能力的社区工作者创办家政、养老、育婴、手工制作等团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次,培训人员超过350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实现本地就业1500人,外出就业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着力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做好各类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通过结对帮扶、就业帮扶使200余户困难群众实现解困。持续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保障层次和水平,实现应保尽保。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信息采集工作,为国家、省幼小衔接学籍系统做好基础性准备工作,完成省级优质均衡验收,实现辍学率为零的工作目标。推进“风雨教室”、综合劳动实践(研学)基地谋划项目进程,加快学校操场绿化和惠民幼儿园建设工程,严肃整治“三乱”,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全。着力推进健康岭东建设。加快实施分级诊疗,基本药物种类力争扩大到130种。谋划区医院发热门诊建设,做好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推动中医中药产业快速发展。着力发展文体事业。弘扬苏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文化内涵,开展“岭东区文艺汇演”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谋划定国山登山步道建设,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

(八)强化平安岭东建设,开创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局面。打好稳定牌,强化社会治理,把维护安全稳定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压实落靠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突出抓好以煤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为主的各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森林防火综合能力,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提升社会矛盾化解能力。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严格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解决信访积案5件,确保信访案件化解率和办结率分别达到95%和100%。完善社会稳定防控体系。深度融合“雪亮工程”,推进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加大重要领域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杜绝恶性事件发生。助力武装工作,全面建成“三星级”人武部,高质量完成征兵工作,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强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管控。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压紧压实疫情防控“四方”责任,落实社会、企业、事业单位“五有一网格”防控措施,完善快速响应机制,全面落实“人物同防”,进一步发挥药店、小诊所、医院发热门诊的哨点监测作用,做好流调人员的培训工作,严格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和隔离管控等措施,切断所有可能传播疫情的途径。

(九)加强自身建设,实现政府效能新提升。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依法行政履职尽责。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抓好“八五”普法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坚持敢于担当抓落实。加强机构改革后政府系统工作作风和素质能力建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精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营造以担当为荣、以发展为重、以奋斗为乐的良好氛围。坚持廉洁从政守底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三公”支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树立政府清廉清正清明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让我们乘风破浪、一路向前,进一步提升时代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奋力走出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

各位代表!新时代承载伟大梦想,新征程呼唤奋斗激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走出一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奋发作为,为建设“四园”新岭东而不懈奋斗,岭东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名  词  解  释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2、“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3、“三件宝”:戴口罩、测体温、扫描“健康码”。

4、“八道门”:国门、城市门、社区村屯门、家门、企业门、医院门、学校门、机关门。

5、“相机决策”:根据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而灵活地变动各种政策(财政、货币、收入等等)的方法。

6、“清四乱”:清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现象。

7、“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

8、“首席服务员”:公职人员为企业投资项目提供涉及市级事权事项的业务咨询、政策解读、沟通协调相关单位等服务工作。

9、安全生产“四大”:大体检、大执法、大培训、大曝光。

10、“一岗双责”: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这个单位的业务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双重责任。

11、“两供一业”:供水、供热、物业管理。

12、“六条路径”:转型发展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创新发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改革开放之路、重塑环境之路。

13、“五个转型”:思想观念转型、经济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转型、城市发展转型、发展动能转型。

14、“六个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15、“三大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

16、“九大特色产业”:石墨新材料、钢铁矿业、新能源、节能环保、山水生态旅游、煤化工、机械加工、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

17、“五个聚焦发力”:在改造提升“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上聚焦发力;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上聚焦发力;在科技引领主导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聚焦发力;在弘扬矿区传统文化,打造近郊旅游品牌上聚焦发力;在保护绿水青山,打好五大保卫战上聚焦发力。

18、“四园”新岭东:打造城市后花园、打造市民绿菜园、打造居民新家园、打造游客欢乐园。

19、“四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拨付率、资金完成率。

20、“一窗受理”:项目办理时涉及一个部门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处室,由该部门政务大厅综合窗口负责统一受理,材料内部流转,窗口统一发证的审批行为。

21、“非农化”:土地由农业用途转为非农业用途,也就是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在我国主要是指城乡结合部的农地由农村转向城市,由农业用途专项非农业用途。

22、“四早”措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3、“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4、“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5、“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6、“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