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名称: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13】长胜乡:精准施策 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
- 文号:
- 主 题 词:
- 时效:
【深化能力作风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13】长胜乡:精准施策 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就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岭东区长胜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新路径,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切实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供有力保障。宏强村2023年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 一、背景情况 岭东区长胜乡宏强村按照“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部署要求,坚持把夯实乡村治理、共建文明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抓手,全力以赴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破解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绘出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生动实践”,让乡村“颜值”更高、“底色”更亮,使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以学为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润心铸魂,在勤学细悟中增强本领。筑牢思想根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确保将理论学习摆在首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线下集中开展支部学习20余次,线上利用“党建云平台”学习10余人次等方式,引导全村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打牢思想根基。推进制度落实。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全面落实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要求,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村“两委”联席会议等20余项制度,增强组织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坚持上下联动。坚持精准施策、分层学习,确保学有质量、学出成效。村书记组织开展讲专题党课、主题党日等各类活动10余次,示范带动全村党员跟进学习,村“两委”班子成员制定学习计划5份,全村党员自学20余次,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多悟一分、走在前列,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不打折扣。 攻坚破难,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推动各项重点项目建设提质增速。做强特色产业。以兴业强村为导向,发展强村富民特色产业,争取省级资金50万元用于蔬菜大棚项目建设,并与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签订蔬菜采购意向书,实现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做大特色产业。积极引进湖羊养殖产业,探索带动周边村民合作养殖,让湖羊养殖产业成为带动能力强、群众受益广的绿色产品。目前共养殖湖羊400余只,打造强农富农新引擎。做好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立足本村实际,积极与乡沟通联系,联合购买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进行对外发包租赁,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今年共增加村集体收入13万元。 攥指成拳,瞄准民生“小切口”,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精品化”。以“强设施、绿家园、美乡村”为抓手,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硬质边沟项目,铺设改造硬质边沟约2500延长米,增设4条长约25米泄水槽,及时有效消除边沟排水隐患。扎实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对村内道路实施硬底化工程,新增硬底化路面总长度约92米,道路宽度主路约4.5米,巷道约92米,硬底化总面积约414平方米,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加强绿美乡村建设,栽种绿化树木370余棵,安装太阳能路灯64盏,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10场次,清理边沟垃圾等共67吨,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民生品质“大提升”。为解决农村空巢、困难、高龄老人吃饭不便的问题,以农村养老服务为切口,领办“孝善食堂”,为村里45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就餐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吃出“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打造“巾帼生态小菜园”试点村,成立村种植合作社,组织村内妇女和家庭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资源,种植茄子、豆角、黄瓜等20余种绿色蔬菜,为村内妇女提供就业平台,实现“自我造血”发展,让“小菜园”发挥“大效益”。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发挥“一约四会”约束作用,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不良风气,大大提升了广大村民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认同感,营造了践行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利用“大喇叭”开展防电信诈骗宣传,提醒居民“不轻信、不汇款”,远离电信网络诈骗,获得村民一致好评。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防范邪教势力渗透,弘扬文明健康新风,教育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擦亮双眼,提高警惕,自觉带动家人、朋友抵制邪教,无形之中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探索打造“美丽庭院”建设,村“两委”干部率先垂范,指导村民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清洁工作,激发村民共建美好家园、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形成人人参与整治、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推动从“小美农家”到“大美乡村”的全面提升。 三、经验启示 长胜乡始终将能力作风建设做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有效释放了振兴发展活力,提升为民服务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由“简”至“精”,增强基层党组织“主心骨”力量。2023年宏强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东升村主题教育工作开展受到中央、省、市督导组高度评价。为充分发挥东升村、宏强村示范引领作用,长胜乡将党的领导贯彻到乡村治理全过程,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创新开展“村级共建”党建品牌活动,将7个村以山内、山外为标准划分为2个小组,以“基层需求共建、组织生活共评、能力提升共享、集体经济共谋、民生实事共管”为手段,充分发挥“1+1>2”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增效,使基层党组织“主心骨”作用在乡村治理中更加凸显。 (二)由“散”至“聚”,发挥集体经济“一盘棋”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结束时强调,龙江要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长胜乡作为传统农业乡镇,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为主,地理条件适合畜牧业发展。通过积极争取,我乡成功入围2024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立项名单。主要依托“牧昌牧业万头种牛繁育基地”项目,持续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形成肉牛养殖+饲料加工+屠宰+深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肉牛产业链。产业强镇项目计划资金投入4340万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000万元,企业自筹3340万元。目前首批项目配套资金300万元已到位,主要用于企业硬件设施建设,加工生产设备采购等使用,进一步带动我乡肉牛养殖及畜牧业蓬勃发展。由此可见,要合理利用村里的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地理优势,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扩大特色集体产业规模,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三)由“疏”至“密”,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需求。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各个方面。2022至2023年长胜乡先后组织实施了长胜乡东升桥建设工程、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北翼路农村公路建设、团山村边沟修整、立新村栅栏安装等系列民生项目,所辖7个行政村的水、桥、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彻底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吃水难”等实际问题。今年通过“一线调研”和“开门纳谏”等方式,开展危桥改造、农田路平整、河道淤泥清理、环境整治设备采购、路灯亮化等工作,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服务是民生之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新期待,就要围绕群众密切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下更大功夫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看到变化、获得实惠,以实际行动为我区推动基层善治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长胜乡力量。